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鎵、鍺」等金屬是半導體、5G基站、太陽能板的關鍵物件。《華爾街日報》指出,美中在人工智慧、量子計算、清潔能源等領域競爭激烈,美國、荷蘭接連祭出晶片製造設備出口限制新規,以打擊中國半導體產業。
中國商務部應當自收到出口申請文件之日起進行審查,或者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審查,並在法定時限內作出准予或者不予許可的決定。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鎵、鍺都是半導體材料。《華爾街日報》也提到,由於中國商務部的公告並沒有提到具體細節,意味北京仍欲以此新措施,作為與美國的談判籌碼。關鍵金屬研究機構(Critical Mineral Institute)董事會成員尼爾(Alastair Neill)表示,中國這項措施將對半導體產業產生立即連鎖效應,特別是「高效能晶片」。
鎵被廣泛應用在電動車、手機充電器,以及商業和軍事設備。公告說,出口經營者應按照相關規定辦理出口許可手續,通過省級商務主管部門向商務部提出申請。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研究也指出,近年各國對關鍵原材料與食品的出口限制同樣出現上升趨勢。
近年政府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佔比上升的產品類別集中在紡織、鞋帽、化學品、光學器材等項目,礦產品則是下降明顯,主因為菲律賓轉向與中國合作開採油氣資源。這些限制通常促使進口國轉向本土製造,或是較少貿易壁壘的外國供應商,可能因此提高生產成本、降低貿易量與生產效率,但是轉單效應也給予新興經濟體獲得投資與成長的機會。Photo Credit: 財經M平方 2. 中國:去美親歐、此消彼長,香港轉口貿易受損,東南亞、印度從中得利 從中國近五年出口貿易結構轉變可以發現三大重點: 2018年中國出口銷往美國、歐洲佔比分別達19.2%、19.8%,2022年則是16.1%、21.6%,去美親歐趨勢明顯,且對美歐出口兩者的佔比排名出現黃金交叉,在交通設備、電機產品、機械、化學品等重要製造業出口項目中,美歐呈現此消彼長的情形。考慮到去中化、去美化仍在如火如荼進行中,疊加全球供應鏈脆弱性的擔憂以及對中短期製造業循環的潛在影響,本文將分析美國、台灣、中國,在過去五年(2018年 ~2022年)期間的雙邊商品貿易結構變化,並總結三大重點,辨別趨勢底下的相對受惠者與受害者、以及各國之間貿易關係的同盟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出口銷往台灣的份額變化不大(上升0.3個百分點),主要出口類別的電機產品、機械佔比依舊上升,食品、動物產品、化學品的出口佔比則呈現下降。而因應關稅打擊,轉口貿易從過去的香港轉向東南亞、印度等國,但也不排除「洗產地」的可能性。
現在購票,輸入關鍵評論網專屬優惠碼:LENS200,立即現省200元。拆解產品細項,美國在電腦與電子產品類別的整體進口絕對金額增長約五成,而墨西哥的佔比則在同期間下降1.7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同屬「美墨加協定」(USMCA,前身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墨西哥、加拿大進口金額也在近年屢創新高,並於2023年Q1超越中國成為最主要進口來源國,在2018至2022年間,美國自墨西哥的製造業進口貿易絕對金額成長約22%,不過轉移程度相對新興亞洲的增長幅度來說較不顯著,例如墨西哥佔比僅上升0.2個百分點。中美貿易戰開打已近五年,供應鏈去中化、去美化的趨勢是否仍是進行式?台灣外銷出口變化如何看出親美遠中與新南向政策?全球貿易格局大洗牌下,哪些經濟體從中得利、或是相對受害?本文帶您快速看懂美中台經濟體的商品貿易結構變化。
主要終端消費市場的出口佔比呈現「美下、歐上」的情形,顯示中國出口貿易或有去美化、親歐化的趨勢,也符合上述兩地進口結構轉變趨勢。本文經MacroMicro財經M平方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題:【總經Spotlight】去中化 vs 去美化?五大經濟體貿易格局大洗牌 延伸閱讀 專家解讀美聯準會2關鍵決策仍偏鷹,歐洲央行連續第8度升息利率攀22年高點 聯準會利率連10升後宣布本月暫不升息,暗示下半年升息2碼 台灣央行暫停升息終止利率連5升,表示通膨降溫了嗎?7大關鍵問答一次看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香港成為主要輸家、佔比下降3.8個百分點,過去作為中國貨物貿易的重要轉運站,受到中美貿易爭端影響、轉口貿易量明顯減少。各產業對中國出口佔比普遍下滑,尤其是食品飲料、植物、木製品、光學器材、化學品等產業,不過整體佔比僅下滑3.6個百分點,依舊是最主要出口貿易夥伴。
究竟現在最壞已過?還是2008年噩夢即將重演?【2023 全球總經影響力論壇】是幫你找回投資主導權的最佳選擇。另一方面,墨西哥與加拿大所增加的貿易份額主要集中在食品、飲料與菸草、石油產品。
Photo Credit: 財經M平方 台灣出口體現親美、新南向趨勢,中國貿易去美親歐、香港成最大受害者 1. 台灣:親美政策帶動電子出口成長,新南向政策聚焦特定產業 從台灣近五年出口貿易結構轉變可以發現三大重點: 幾乎在所有類別中,對美出口佔比皆呈現上揚,尤其是資通與視聽產品(上升15個百分點)、電機產品(上升13個百分點)、家用電器(上升11個百分點)。順應中美貿易戰轉單效應,台灣出口銷往美國的貿易金額明顯攀升,2016至2022年均複合成長率分別達14.4%,帶動近五年出口佔比上升3.8個百分點,尤其在資通、電機、消費性電子產品。
「近岸外包」(near-shoring)或「友岸外包」(freind-shoring)的政策倡導下,加墨兩國也在今年成為美國最大進口貿易夥伴,儘管佔比上升並不明顯。前言 從中美貿易戰、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供應鏈瓶頸,再到俄烏戰爭以及台美貿易倡議談判,市場重新開始關注全球供應鏈可能面臨的脆弱性,而我們在年初報告中也曾經提及,全球貿易佔比在過去十餘年間未再創高,反映國際貿易衝突頻繁、保護主義重新抬頭、美中互課關稅這一調查總共持續了一個月,在四個大洲進行。這家企業在2017年被中國化工收購。本文經《德國之聲》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德媒:中國如何將聯合國糧農組織工具化? 延伸閱讀 抗衡中國影響力,美國預計補繳6億美元會費重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黑手》:攻佔西方忽略的聯合國部門,中國一手打造容不下台灣的國際空間 中國如何透過聯合國,直接改變全世界對「人權」的定義? 有錢能使「洋鬼子」推磨:中國改寫美利堅秩序下的聯合國體制 中國近年蠶食鯨吞聯合國附屬機構,未來是否將直接改寫「民主」的定義?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與該組織首席經濟師約定好的一場訪談也在採訪問題提交後被取消。
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文:德國之聲中文網 由巴伐利亞廣播電視台、中德意志廣播電視台、柏林-布蘭登堡廣播電視台以及西南德意志廣播電視台的調查記者聯合組成的團隊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在過去的4年間,聯合國現任糧農組織(FAO)秘書長屈冬玉根據中國的利益對該組織做出調整。
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2023年6月16日,先正達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IPO申請獲通過。
糧農組織一份內部計畫說明寫道,該計畫「符合……中國的優先事項」,即「支持『一帶一路』區域貿易倡議」。報導指出,這些高管手下有很多工作人員並對預算擁有支配權。
這些農藥因為其毒性而在歐洲禁止使用。但他在中國取消了喀麥隆近8000萬美元債務後宣佈退選。」糧農組織觀察員們認為,這顯示出中國可能在投票前就和非洲國家達成了交易。調查記者們收集了線人提供的內部數據、內部文件,並和糧農組織前任、現任工作人員以及德國國內、國際專家進行了大量訪談。
這些農藥很大一部分來自農藥生產商先正達集團(Syngenta AG)。調查報導稱,中國的官員簡歷顯示出,他們要經過「嚴格的政治意識形態」的審查。
糧農組織沒有對調查團隊提交的一份問題清單的內容做出回覆。這兩個國家都加入了「一帶一路」倡議。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在他上任之初,糧農組織裡只有兩名中國籍的高級管理人員,但此間已經發展為6人。
根據聯合國統計的數據,2021年德國向糧農組織支付了1億多歐元,是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出資國。最終屈冬玉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了投票總數191票中的108票,從而以獲得大多數選票的結果當選。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義大利《Formiche》雜誌5月底發表的一篇文章透露,今年3月和4月伊拉克和塔吉克分別撤回了本應在7月與屈冬玉共同競逐秘書長一職的被提名人。
例如糧農組織一篇新聞稿中提到,中國通過糧農組織幫助鄰國寮國給出口到中國的牛施打疫苗。糧農組織內部人士透露說,中國官員在糧農組織內部被稱作「間諜」。
他們還需要定期向中國駐羅馬大使館匯報工作。與「一帶一路」對接 除此之外,糧農組織的一些計畫也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服務。
這家企業由於生產的化學品對環境產生的影響而一直存在爭議。增加任用中國員工 德廣聯調查團隊調查發現,屈冬玉上任之後,糧農組織的很多重要職位都由中國人擔任。